top of page

您的父母是否管得太多?如何與親人建立愛與尊重的健康界線

  • Writer: Margaret Aghaeepour, PsyD
    Margaret Aghaeepour, PsyD
  • May 20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May 30

在華人文化中,家庭被視為生命中最核心的部分。孝順、體貼與親情連結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重要價值。然而,當家庭的愛變成壓力,甚至侵犯到個人的情緒與選擇時,我們也需要學會劃下健康的界線。這不代表不孝或不愛,而是為了建立更成熟與互相尊重的親子關係。


為什麼對親人特別難設界線?

與朋友或同事相比,我們對親人更容易感到「虧欠」或「無法拒絕」。父母可能會以「我是為你好」的方式干涉你的選擇,也可能習慣於過度關心或控制,讓你感到窒息卻又難以開口。長久下來,你可能壓抑自己,迎合父母的期待,卻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。


建立界線的實用策略(以親人為對象)

1. 辨認情感勒索或過度介入的行為

例如:

  • 父母要求你每天報備行蹤

  • 對你的工作或伴侶選擇有強烈意見

  • 以「沒你我會怎樣怎樣」來讓你感到罪惡

這些行為即使出自關心,長期下來也可能對你造成心理壓力。


2. 用「我」的語言表達立場

避免指責或對立的語氣,例如不要說「你老是控制我」,而是:「我希望能有一些自己決定生活的空間,這對我很重要。」


3. 設定清楚但有彈性的界線

例如:

  • 「我每週會回來一次吃飯,但不方便天天聯絡。」

  • 「我很感謝你們的意見,但我希望自己先試試看。」

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們,但也有自己的步調與選擇權。


4. 堅持立場但保持尊重

一開始設界線時,父母可能會受傷、生氣,甚至指責你冷漠。這時你要記得:不順從≠不孝。你可以溫和但堅定地說:「我理解你們的擔心,但我真的需要這樣的空間。」


5. 尋求中立支持

當與家人對話變得困難,可以考慮尋求家庭諮商或心理師協助,也可以先找信任的親友商量如何溝通。



結語

對親人劃定界線,並非要切斷關係,而是建立更成熟的互動模式。唯有你先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,別人才能學會怎麼尊重你。愛,不該是壓力與束縛;真正的親情,是能讓彼此自由而安心的關係。


如果想了解心理治療可以如何幫到您, 可以聯繫李湄淇醫生@ margaret@raypsychology.com 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